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包括针灸、拔罐、熏蒸、推拿、刮痧、敷贴等技术,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些技术操作方便,疗效可靠,在各级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应用,甚至很多老百姓都能使用它们来对付一些简单的疾病,因此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群众基础。
中医适宜技术发展不均衡
目前的中医适宜技术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三级医院供不应求,而在三级以下医院中使用率存在萎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2013版《中医医疗技术手册》中,将中医医疗技术分为十一大类,93项基本技术。手册中对入选的每个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方案都做了详细的描述。2014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技术质控中心对北京二级以上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中的中医技术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并通过对各区县社区医院中,中医技术使用情况的反馈的总结,对中医医疗技术在北京公立医院的使用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数据统计后发现,从各级医院情况看,中医医疗技术在三级医院中,普遍存在供不应求现象,特别是以技术操作为主的科室,如针灸科、推拿科等每天都排满了病人,甚至有部分病人因为长时间排队或者根本挂不上号而与医院大夫产生争执。但在三级以下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中却没有出现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有些地方的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反而持续萎缩。从具体技术类别来看,骨伤类技术,如理筋、复位、牵引、正骨等;针刺类技术,如毫针、耳针、埋线、三棱针等;拔罐类技术,拔罐、药罐、刺络拔罐等,临床使用率高;而微创类,如小针刀等技术,低级别医院使用率较低。
发展较快的中医适宜技术特点
经过细致梳理我们发现,仍有一些中医适宜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都相对有了较快发展,主要包括一些共同特点:
一是纳入医保报销的中医保健医疗技术。由于医保报销,患者选择性就相对较高,如按摩、针灸、拔罐、刮痧等。
二是具有当地历史渊源的技术。有些技术在当地的使用历史悠久,符合当地民众文化生活习惯,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如北方人用的三九贴,山东的小儿推拿,上海人熬制膏方,广东人用的天灸等。
三是具有特色鲜明的技术。主要是专科专病,如肛肠类技术等。
四是相对西医性价比高的技术。如治疗儿科妇科疾病的中药贴敷疗法,疗程的总体费用低于西医治疗技术,目前在基层广泛用。
五是收费价格高,但疗效明显的项目。如针刀,中医疼痛治疗等,虽然收费高,但患者见效快。
为什么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使用率低
在国务院最新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要求。同时,老百姓对中医医疗技术普遍比较认可,需求量大。但为何中医适宜技术在三级医院中使用率高,但在最贴近百姓、最能发挥中医药技术特点的基层医院,使用率却不高呢?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 原因:
一是三级医院软硬件条件、医师资源优于基层医院。
一方面,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丰富,专家众多,能提供最可靠的中医药服务,患者信任度高。另一方面,很多中医技术操作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比如中医微创技术,而基层医院难以具备开展这些技术的条件。
二是群众消费观念上对于医生劳动价值还未形成普遍认同。
中医技术很多靠人工操作,在国外技术工种的收费很高,而我们国家很多老百姓还未形成这种消费观念,认为设备值钱,人工不值钱。有些人花一千多去做核磁能接受,而几十块钱做一次推拿就觉得贵。
三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与基层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在新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并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中医类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国家对推广中医医疗技术,提升各级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各级的中医药学会也积极挥了先导作用,组织了中医界各专业的专家给全国的基层医生进行适宜技术的培训,各个地区的社管中心,也都有很多的经费来支持培训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培训内容不接地气。培训的专家都是赫赫有名的,但说的内容偏重理论,比较深奥,很多基层大夫表示听不懂,不理解。二是培训形式不接地气。中医医疗技术核心在操作,学员们需要的培训形式是教练合一,练多教少的实际操作,而实际操练少,实用性不强。
国家医院管理、价格、医保等政策方面仍存在束缚:
一是社区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实际操作中与绩效挂钩不足,难以体现“多劳多得”分配原则,很大程度上抹杀了社区大夫操作中医医疗技术的积极性。
二是现行的收费标准中,中医医疗技术收费较低,基层社区医生需要承担大量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有限的诊疗时间中,很难投入在花费较多精力,但效益较低的中医医疗技术中来。
三是目前还有很多中医医疗技术没有明确的医保收费标准,医疗机构开展存在困难。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中医医疗技术适的推广有以下建议:
一是媒体加大中医适宜技术的宣传。媒体对大众做更多的正面,让民众各多从正面途径去了解适中医医疗技术。
二是行政机关做好技术准入,严把质量关。国家各级管理机构需要狠抓技术标准制定、技术质量控制、技术操作人员资格准入,保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三是收费标准可适当给予医疗机构主动权。提高中医诊疗费用。或者可以在中医适宜技术使用较好的医疗单位进行试点,给予更多的技术自主定价权,发挥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四是加大绩效工资力度,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存在收支两条线的情况,影响了很多基层大夫的工作积极性,应当加大绩效工作比重,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提高医生的主动性。
我们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国家有关政策的不断支持,中医适宜技术高速发展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101智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沈潜)
——选自: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