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同时将生鲜红肉列为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一时间引起全球性的大讨论,我国公众和媒体也纷纷跟进。“火腿、培根与石棉、砒霜为伍”同属致癌物,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担忧:难道以后连肉都不能吃了?
“并不意味着吃加工肉很危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制定了一个致癌物的分级系统,将致癌物分成4级5类,并在全球被广泛采用。
根据这个分级系统,1类致癌物是指已经有研究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物质;2A类致癌物是指在动物实验中有充分证据,对人体尚不明确,但理论上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称为致癌可能性较高的物质;2B类致癌物是指动物实验证据并不充分,人体试验证据更为有限的物质,称为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1类致癌物的认定有严格要求,必须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剂量反应关系;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此前已被列入1类致癌物的物质有80余种,包括烟草、石棉、砒霜等。
该机构在报告中列举的加工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肉干、罐头肉等,并表示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分析了大约800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之间关联的研究,从而得出“食用加工肉制品会导致结肠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18%”的结论。
“加工肉制品是致癌物,但并不意味着吃加工肉制品有多么危险,把它和烟草、砒霜‘同日而语’有点哗众取宠。”一位食品安全专家告诉记者。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鲁米斯博士公开表示,致癌物的致癌风险是不一样的,正常食用肉制品和红肉,与吸烟和在石棉环境下工作相比,患癌症的风险要小很多。
膳食平衡更值得关注
“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数据,不同的个体也存在不同的致癌几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方玉表示,肉制品被列为致癌物,红肉被列为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并不意味着这些食品就不能吃了。方玉表示,离开摄入量谈食品致癌风险是没有意义的,完全不摄入肉制品不太可能,而完全不吃红肉则是不科学的,“红肉毕竟有不可替代的营养成分”。
那么肉制品和红肉该怎么吃呢?方玉建议,牛羊猪肉等红肉、鸡鸭鱼虾等白肉,最好隔天换着吃。每次红肉的摄入量不要超过100克、白肉不超过150克,而腌肉、火腿等加工肉制品则要尽量避免摄入。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2012年发布新版《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的报告时也指出,红肉可能是导致结直肠癌的重要元凶,因此吃红肉必须加以限制,每周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500克,而且要尽可能采取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腌制或煎烤等。
方玉表示,有流行病研究证据显示,适量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同时减少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红肉及熟肉制品,有利于降低癌症的风险。但由于营养研究很难将不同的食物和营养素单独分开来研究,即使发现某种营养素有防癌作用,也不能排除多种营养成分的协同作用,“均衡饮食才是最科学的原则,关键是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量的平衡”。
方玉说,现在公众很容易被致癌物、添加剂这样的概念吸引,但只要摄入量在安全范围内就没有担心的必要,“相比之下,食品卫生和膳食均衡更值得大家关注”。
——来源:新华网(健康报)
|